12副拐杖撑起2000余学生未来—“双拐”教师黄先文驻守农村39年
新华网南昌4月10日电(“中国网事”记者袁慧晶)周岁时,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夺走了他正常行走的希望;高中毕业那年,拄着双拐的他来到村小学,成为当时学历最高的教师;39年过去,撑坏了11副拐杖的他,培育了2000多名学生—他叫黄先文,今年58岁,是江西贵溪市流口镇盛源村小学的一名教师,他用一副不完美的身躯诠释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坚守。
39年“以校为家”甘守清贫
盛源村地理位置偏远,距离镇上约10公里,坐公交需要半个多小时。盛源村小学是当地唯一的小学,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共开设6个班级,每个班级由2名老师任教全部课程。黄先文负责三年级班级的数学、思想品德和美术课程。
班里42个学生都知道,黄老师和其他老师有点不一样:既不带水杯也不喝水。“老师怕喝了水要上厕所,耽误给我们上课。”学生黄紫说。从班级到厕所这段不到30米的路,双腿严重残疾的黄先文要走上10来分钟。
身体微微前倾,双手撑住讲台,左腿直立,右腿弯着,右脚掌呈90度外翻—这是黄先文讲课的“标准站姿”。与他在同一个班级任教的李金凤老师告诉记者,为了观察学生是否用心在听,黄先文从来不坐着上课。
因为行走不便,黄先文自1976年来到学校后,就开始了“以校为家”的生活,蜗居在学校提供的一间15平米平房中。
记者在黄先文卧室中看到,满屋找不到一件新东西,没有半点现代气息。“床是结婚时的老式画板床,衣柜、橱子也是那时的。这两年只买了台电视机,四百多块钱,舍不得买液晶的。”黄先文的媳妇杨葵花在盛源村小学的食堂里帮忙,和丈夫一起“以校为家”,甘守清贫。
39年没有旷过一节课 风雨无阻
在杨葵花眼中,丈夫有点傻。
农村早上上课比较晚,一般8点40才开始第一节课,可黄先文每天7点半不到就去了教室,为当天的课程做准备,为早到的学生辅导功课。
但让她生气的是,丈夫一进教室魂就丢了,叫吃早饭也不理。“我没法监督他吃完早饭,我得赶去兼职。”杨葵花心疼丈夫的身体,但又很无奈。为了照顾黄先文,杨葵花婚后留在了村里;迫于生计,她还找了份兼职—在农信社的食堂做饭。两份工作一年能让她获得1.5万元的收入,但和外出打工没法比。
杨葵花曾怨过,但每每看到黄先文的班级获得了全校考核的第一,又忍不住为丈夫自豪。“连续39年,每学期都能得2张奖状,一张是优秀教师的,一张是成绩优秀排名的。这些年积攒下了一百多张。”杨葵花脸上堆满了笑。
黄先文有多热爱教育事业,杨葵花最有发言权。“39年来没有旷过一节课。”杨葵花回忆说,有一年冬天下雪,黄先文在上台阶时滑倒了,右腿膝盖紫红了一大片,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却坚持上课;还因此落下了病根,梅雨季节关节就会痛,要贴膏药才行。
盛源村小学教导主任邱荧婷说:“黄老师教学很有一套,教过的班级考核总是数一数二。无论是备课还是批改作业,他都非常细致认真。”
记者拿起一叠黄先文批改过的数学作业翻看,上面阿拉伯数字写的很漂亮,每一天的作业他都会签上日期,80分以上的打上分数,获满分的额外写上一个“好”字;80分以下的不打分,黄先文说“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”。
39年撑坏11副拐杖 落下不少病根
因为行走不便,黄先文很少出校门;难得出门不是去买膏药,就是去吃亲戚摆的宴席。他的日常活动范围就在学校内的“三点一线”—从宿舍到教室大约40米,从教室到办公室大约25米。
但就是这样,39年间,黄先文撑坏了11副拐杖,摔了数不清的跤,落下了不少病根子。
“我喜欢这种单纯的生活,和孩子打交道很幸福。”腿脚不便让黄先文留守家乡,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。他说“干一行就要爱一行”,在听到自己曾教过的学生成龙成凤的消息时,心里总是温暖,“有2000多名学生从我这里毕业。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我的学生,有的还是父子关系。”
更让黄先文开心的是,村里人对教育更重视了。“以前农村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,成绩再好出去也是打工;现在会觉得在我班上很幸运,有的家长还希望我多教几年。”
临近退休,黄先文还有心愿未了。“学校里还是泥巴地,下雨天学生就没法活动。教学条件也很有限,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现代化的教育,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。”
作者:袁慧晶